最近在知乎上看到個話題“為什么「喪文化」在年輕人中這么流行?”好像多數的80、90后,自打出生那天起,身上似乎就不再缺少各種標簽,只能是被立刻想起來的,大多不是什么好詞兒。
想到什么了?“垮掉的一代”“迷茫的一代”“啃老族”…………當代年輕人,身上貼著的,是“喪”“廢柴”。然而我們也并沒有反駁。多年前的“葛優躺”表情包風靡微信朋友圈,“今天不開心沒關系,反正明天也不會好過”這種反轉的毒雞湯是我們這幫90后發明的。成年人的我們,面對生活的壓力,工作的不順利,各種考核不過關等有條不紊地向我們逼近時,周圍幾乎哀鴻遍野。“努力不一定成功,但不努力會很輕松哦。”這句調侃在圈子里廣為流傳。因此,今天想給大家推薦一篇《如何處理好混亂的指南》,來自于國外的一個極簡主義者——利奧·巴博塔,希望大家都能快樂生活,不被“喪”纏身。

01
保持規律的習慣和系統性的作息,可以使事情處理得更順暢、有秩序,這樣的生活方式對于我們來說非常好。在我們的生活中,事情總被打亂。在工作中,我們總被蜂擁而至的電子郵件打亂,明明安排清晰的行程表也因此變得混亂,使原本簡單的事情變得復雜,我們也變得忙碌起來。在這混亂之中,我們該如何保持清醒?我們怎樣才能將混亂和忙碌轉化為機會?答案就是練習。通過實踐,我們就能掌握在混亂中保持集中注意力的方法。

02
只是我們的大腦通常不喜歡這些東西。我們想要秩序和簡單。所以問題不在于外部環境。而是我們內在的思想。因此我們心目中對理想的秩序的渴望,才是造成我們的沮喪、壓力、焦慮的原因,而不是別的,更不是混亂的局面本身。正是我們創造了心目中理想的秩序,才是這一切變得困難。因此,正是我們自己在制造困難。但好消息是,既然我們創造了理想,我們就有能力去改變它。如果我們放棄我們心目中執念,重新創造一個新的理想,我們就能克服它。比如:想象完美的情境就在我們面前。我們目前的經歷是完美的,盡管它會是混亂和不舒服的,它是絕對完美的,我們只是想看看它的美。2.能理解到,正因為我們對有序的渴望,才造成了現在的困境;4.呼吸,重新調整自己,這樣我們就會變得平靜。回到現在的時刻,沒有渴望,用新的眼光和一顆開放的心重新審視形勢。首先,我們不喜歡放棄我們的理想。我們想讓事情按照我們想要的方式發展。我們希望人們按照我們認為他們應該的方式行事。我們想控制一切。我們不能擁有這些并不重要。盡管如此,我們還是想要它們。其次,我們很難在混亂和無序中看到完美。他們不符合我們的理想,所以看到他們的美是外來的。我們需要向他們敞開心扉,但我們還不習慣。所以要解決這些問題,答案就是不斷練習。

03
當事情開始變得一團糟的時候,感受一下胸口的被刺痛的感覺。當有人打擾你休息的時間,把事情弄得一團糟時,感受你內心的沮喪。1.注意,當你抗拒上面的方法時,可能是因為你不想放棄你的理想(你想要的),也可能是因為你不想看到當下的美好,反正是它是兩個中的一個(它們是一樣的);2.這時選擇坐(或站)著別動,停下來,注意你的抵抗是什么,注意你的情緒發生了什么變化;